【20161121】臺北該怎麼形容?

1.“又是風起的時候”

我取了楊牧在他甫離開大學時候寫的散文作我報告的開頭。又是風起的時候,可是我跟一年前不住在同一個地方。楊牧在散文中覺得校園生活平平淡淡,過得單純無聊,大學的四年不過只是孩提時代的延續,離開大學時才是真正進入大人的生活。現在的我已經大學畢業三年了,已經離開孩提時代三年,回到校園生活,是不是從大人生活回到孩提時代?

選擇回到校園,一方面是為了實現我對自己的期望,就是來台灣學習華語,一方面是為了想暫時逃避工作的壓力,給自己一個機會回復精神,好好反省,給自己個空檔來思考自己的未來。回到校園,生活在一個不熟悉的城市,好像回到孩提時代,可是透過大人的眼睛來享受孩提時代的氣氛。在我所提的那篇文章中提到一句宋詞“少年不識愁滋味”而“為賦新詞強說愁”,我覺得蠻適合我在臺北的狀況。暫時放下工作,回到學校的生活,覺得豈有什麼理由在學校可愁?每天除了上課時間,剩下的時間都是自己的時間。風和日麗,沿著河岸散散步。下雨天,逛逛二手書店,翻一翻一些舊雜誌,一邊讀一些過時的新聞,一邊聽書店裡開的電台播放的音樂。昨天,在找書時,發現自己對朱自清,張愛玲,龍應台開始有些認識,想到三個禮拜后就要回國了,生活又要照以前過,心裡不免得有點憂鬱。

關於我的報告,我會分享在我印象中的臺北。我在臺北只有三個月,當然比不上很多外國人,更別說長居的市民,所以,我的印象難免比較主觀。提到這件事,我總是覺得自己運氣好,可以待在這兒三個月學習華語。跟讀碩士,讀博士的學生比起來,功課沒有他們的那麼辛苦,所以可以當一般旅客,一般“當地”人,可以看很多一般旅客不會知道的東西,可以有更多時間去探索一些一般“當地人”因為忙碌而忽略的地方(當然我也看不到一般臺北不完美的事,但是為什麼要管那麼多事呢,與其要管那麼多事不如享受我認識的那個美好的臺北)。

當老師要求我們班準備期末報告,還有要訪問一些臺灣人一些關於我的報告的問題,我花了很多時間找一個很棒的主題。想來想去,我覺得最重要的目的還是提高我的華語能力,所以決定把我對臺北的印象寫出來,然後問我認識的臺灣朋友他們對臺北的印象,還有跟他們說我對臺北的印象,問他們對我的這種看法有什麼特別的意見。我的報告可能沒辦法符合老師的指導和期待,可是希望能得到老師的原諒和建議。

2. 我對臺北的第一印象:“慢”

imag6657

你會不會發現臺北(可能是全臺)出現最多的字是什麼字?雖然我沒有去查官方的資料,可是,依我所看,“慢”這個字應該是臺北路上最容易看到的字。在我來臺北的第二天,我已經覺得臺北人好像很從容。當初,我還以為是因為我在臺灣的生活比我在越南河內的生活慢或者是我在學校學習,沒看到真正的上班族上下班,所以沒辦法看得到臺北真正的步調。但是在這兒待多了兩個月,跟很多人談話,我覺得臺北的生活的確慢。

為什麼要說“慢”?

臺北人會為了一個紅豆餅排很長的隊。上星期我逛逛公館那邊時,發現在一個賣紅豆餅的小攤前有好多人在排隊等著買紅豆餅。關於排隊的故事,我的室友也跟我說她在臺北排隊的經驗。就是那天,因為政大前面的星巴克有“買一送一”的優待,很多人都在排隊。她已經等了好久還沒輪到她,她很著急,在她的後面排隊。還有很多人。但是服務員好像不在乎好多人在等,保持他們緩慢的速度,或會向客人微笑著說“請銷等”。我的室友是韓國人,她說要是韓國客人,一定會立即向那個服務員抱怨。

imag1293

picture1
喜歡排隊的臺北人

上個星期有兩個朋友從新加坡來臺灣旅行。我陪著他們去看看臺北的一些地方。他們跟我說從桃園到臺北很少看到在建的工程,可以判斷臺北跟臺灣的發展速度。他們跟我說如果我再一次去新加坡旅行,我可認不出我所知道的新加坡。他們也發現臺北的捷運比新加坡的捷運慢得多。其實,我對這件事沒有特別注意。聽他們說時才發現臺北的生活速度的確慢。

前兩個禮拜,我參與關於赴大陸留學的一個活動,是為了想看到為什麼一些臺灣年輕人想去大陸留學。我問一個曾經在深圳工作兩年的女孩她大陸的生活怎麼樣。她回答說大陸的生活比台灣的生活快得多。她說在深圳兩年中可以看得出深圳的轉變,臺灣或臺北卻十年沒有很大的轉變。後來我很後悔那時沒問她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3. 我對臺北的第二印象:“文青”

在我關於現代文學的免費課中,老師跟我們介紹“文青”這個字。關於“文青”兩個字的定義,現在臺灣媒體上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見。現在也還有很多人在批評“偽文青”的現象,但是在我的這篇文章中,我想用“文青”兩個字的原始意思來表達我印象中的臺北。“文青”或者“文藝青年”原指喜愛文學(文化,文創)藝術的青年。據我所看到的一些手冊,“文青”兩個字常用來表達有濃厚藝術文化的臺北。我自己覺得臺北的文化的確特色,一方面保持原有的傳統文化,一方面支持新創造。我來臺北以前對臺北的印象是臺北101,周杰倫,“我可能不會愛你”。來臺北以後,從文化差異中很容易發現到臺北的浪漫,我被臺北的老城舊巷吸引。第一天在捷運站,我看到臺北市文化局發行的“文化快遞地圖”,地圖中有66所藝術文化館設施,藝文空間,舞台,劇院,文化公園,等,那時覺得很驚訝。後來我發現很多地方本來都是老房屋,因為人們重新注入新活力而再生為城市文化亮點。在臺北我有好多休閒時間,沒有計劃的一天就當做一個探險家,隨時沿著臺北的小巷走會意外地發現一些老房屋,老建築。我在臺北時經過的一些地方中,最喜歡華山1914文創園區。這個園區在忠孝新生捷運站的附近,本來是臺北酒廠,從1999年成為提供藝文界,非營利團體及個人使用的藝術展覽,音樂表演等活動場地。我第一次來華山1914文創園區就是因為想參加華文朗讀節。那時候我被華山的多姿多彩的藝文活動吸引。這個地方有關於環保的展覽,有給兒童的創造空間,也有一些地方讓街頭藝術家展現自己的能力。關於“華文朗讀節”,發起人想通過朗讀讓大家一起分享文章的美好。另外,我上星期六去李國鼎故居時,不但聽到導覽員分享的一些好故事而且享受了日式建築之美。有時我漫遊大稻城,康青龍街區,牯嶺街,等,會發現一些蠻有趣的地方。我不是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遠”而發表這樣的看法。從我在短短的三個月中的觀察,我覺得每個人,喜歡運動或者偏愛藝文都在臺北能找到專屬自己的地方。

4.與臺灣人對話

如我所說,就是因為我在臺北是一個旅遊者,從文化差異很容易發現臺北的浪漫,難免會忽略一些臺北不完美的地方。所以我訪問一些臺灣朋友,問他們對我用那些字來形容臺北有什麼想法。

第一個問題,關於“慢”這個字,不出所料,受訪者都覺得用“慢”這個字來形容臺北不太合適。她們都認為臺北的步調跟臺灣別的城市比起來快得多。上下班時,在捷運上還是在路上,行人總是走得太匆忙,人家都想趕快達到目的地。但是她們都覺得如果在臺北想尋找那個“慢”的氣氛,那也不是太難的,比如說:“隨處的公共腳踏車,不貴的早餐店,靜靜的咖啡廳,舊公寓之間的小巷弄”。有人覺得臺北是很有個性的城市,有人跟我說用“冷酷”(chilled)這個字比較符合。

關於“文青”這個字,受訪者也提出很有見地的看法。受訪者都覺得在最近文創產業發展興盛下,臺北是領先在前,設立出了很多藝文空間,有很多博物館,因此“文青”兩個字算是可以用來描述臺北“一個結合人文與都市風景的情形,呈現一個很具體的景象”。有一個與眾不同值得思考的意見,就是認為“文青”只不過是一個商人塑造出來的概念。不約而同,受訪者都覺得臺北的便利性是臺北與臺灣的別的城市不同。當我在受訪者訪問中,她們還跟我分享她們對臺北的想法,雖然有點離題,可是我覺得很值得思考。我認識的一個臺灣女生,不是臺北人,覺得臺北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城市,“這城市裡面的人很有自己身為臺北人的驕傲,但另一方面很多臺北人其實視野相對比較狹窄,對於臺灣其他的城市和文化並沒有太多的了解。”還有我在李國鼎故居跟導覽員伯伯談一談。這位導覽員伯伯,是政大新聞系畢業的,退休後,在李國鼎故居當志工。他跟我分享他覺得臺北市政府對老房屋的保存其實還不夠。他說日式建築保存得還算好,但是一些臺灣本土的建築其實還沒受到妥當的關注。

最近我看過龍應台在她與讀者見面時,回答一個大陸女生關於她喜愛的臺灣城市的問題,我覺得這個答案可以參考。龍應台,生於高雄,是臺灣現代文學中的大人物之一。據我所知,她是在大陸的唯一臺灣人專欄作者,在兩岸文學都受到歡迎。她說的大意是跟香港,上海,杭州的那些城市比起來,臺北是很宜居的城市,是一個溫暖的小城。跟香港比較,沒有全部往高層發展,她覺得“越高層,越離土地越遠”。跟新加坡比較,客觀地講,她覺得新加坡還蠻接近土地的,可是臺北不像香港跟新加坡所接受超過百年的英國殖民時間,只受到五十年殖民時間,意外地受到異文化,但是有沒有久到失去自己的根,所以還很好地保存了一些中華跟台灣本土的文化。

昨天,當我逛逛書店時,我發現以本關於臺北文化的書,叫“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作者是洪致文。他在這本書中攻擊臺北市市長柯文哲對於文資團體嘲諷成“文化恐怖份子”,擔憂一些文化政策。因為時間有限,我沒辦法把這本書讀完,在這裡提到它,就是想提供一個不同角度的意見。

(最近我也看到“康熙來了”的一個節目,節目中有從臺灣各地來臺北生活的藝人發表他們對臺北的印象,發現他們分享的跟我所寫的有很多共同點。)

5.結論

如我前面所說的,這篇作文不是真正的報告。研究的發現只到一些臺灣人對于臺北的認識有不同的看法為止。報告的結論更不用說。對於一座城市真正的本色,用一輩子來探究還不夠,更別說只待在這兒三個多月。但是與其擔心自己對一座城市還不夠了解而不敢下筆不如先寫下自己當下的感受。

我想借歐內斯海明威為巴黎寫的這句名言改寫,作為這個報告的結束,雖然我還沒去過巴黎,對巴黎的了解只不過是透過電影而已,我還是想用這句話用來寫給我在臺北的這段時光:“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臺北,那麼臺北將永遠跟著你,因為臺北是一度流動的饗宴”。

One thought on “【20161121】臺北該怎麼形容?

Leave a comment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